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影响力”为主题的“文化与文明论坛”10月31日在泰国格乐大学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学者、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与文明、中华文化经典诠释感悟、中华文化传播与影响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教师王欣博士受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此次论坛由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协会(泰国)、全泰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和泰国格乐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论坛聚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影响力”,倡导以文化共存反对文化霸权、以文化交流打通文化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都对此次论坛进行报道。
外国语学院教师王欣博士依据翻译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21世纪典籍英译实践的现状与新发展。报告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国典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介绍了典籍英译实践目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第三部分总结了21世纪典籍英译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从七个方面加以介绍:作为国家文化工程的典籍翻译;译本的形态和发行方式;英译的选材;译者的构成;典籍英译学术研究;典籍英译学术会议;高校典籍英译人才培养等;第四部分对典籍英译的具体翻译实践经验进行了思考。她指出,典籍英译属于翻译学科的一个新分支,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与翻译其他类型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典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因此二度翻译是必要的,需要经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
王欣博士指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要对原文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深厚扎实的汉语文字功底;要拥有丰富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知识;要具有很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典籍翻译需要做到“有章可循”,她以陈荣捷先生在其《域外中国哲学五十年》 Fifty Years of Chinese Philosophy Abroad 一文中所提到的七项原则为例进行了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据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国语学院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此次论坛,充分体现了学院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善于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国际传播,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文/王 欣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