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青春脚步 > 正文
青春脚步
西电学子作钉子画还原游牧民族“转场”文化

一幅画、三个人、九十多个小时、一千一百多颗钉子……三位西电本科生,用钉子、线、木板这些最简单的材料,完成了一次对濒临消失的哈萨克“转场”文化的无声“挽留”。

哈萨克族勇敢强悍,能歌善舞,骑术高超,现在仍然保持着“转场”的生活方式。“转场”,就是依照牧草的生长周期,有序地为牲畜转移草场,这是一种按季节每年进行3次或4次的循环轮牧的过程 。

“小时候跟着家人经历过‘转场’生活,全家男女老少都骑在马上长途跋涉,浩浩荡荡地穿过草原,总觉得特别神奇,对这种文化也很感兴趣。”这幅“钉子画”的主创者、来自西电计算机学院的哈力别克·阿斯吾拜同学告诉记者。

他和两个哈萨克族同学为此特地在学校的东门租了房子,白天没课的时候就轮流制作。谈到创作过程,哈力别克说:“时间方面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比如说在木板上钉钉子的时候声音会特别大,怕影响周围邻居休息,我们一般都是在早上十点之后才开始钉,先勾勒出大体的画面,然后一次性钉完所有的钉子。”

为了使作品的效果更加贴近原型,他们选用了一块高1.2米、宽2.1米的木板,1∶1的还原了原画本身的尺寸,用顺时针正方块的缠线方式将黑线均匀地缠绕在钉子上,最终呈现了这幅充满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气息的“钉子画”。

“我们想通过这幅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转场’文化、了解哈萨克族文化。”哈力别克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这幅作品能放在展览馆中,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


(文/《西安日报》·姜 泓  彭 晗  摄影·雷伟东)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