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通信工程学院男生宿舍之中,有这样一个“学霸寝室”的存在:读研期间,他们均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一人斩获百度、腾讯、美团、链家等多家知名企业的offer,一人应聘至中科院计算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两人荣获奖学金,赴加拿大、美国顶尖学府攻读博士学位。
他们就是53号楼146宿舍的四个好兄弟:谭伟、姜涛、齐世雄、兰颢。研究生三年,他们并肩奋斗,相互扶持,各自都取得亮眼成绩,以完美谢幕为毕业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他们的故事中,青春的努力拼搏,值得所有人满满的敬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谭伟、姜涛、齐世雄、兰颢来自五湖四海,性格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有着最大的共同点——发自内心地热爱信息科学技术。2014年底,临近本科毕业时,他们放弃同学们眼中的好工作,怀揣科学的梦想,进入通信工程学院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ANTL),开始了更加艰辛、更富挑战的研究生阶段学习。
正值本科毕业设计阶段,他们刚到实验室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氛围,并很快成为了好朋友。科研工作需要学习如何在阅读英文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刚刚开始接触科研生活的他们来讲是不小的挑战。四人谁也不甘落后,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坚持每天最早到、最晚离开实验室,积极向导师和师兄请教问题。他们相互约定,决不输在起跑线上。后来,他们几乎同一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在研究生正式入学时,他们毅然决然选在同一个宿舍,从此便开始了在懒惰时相互监督、在困难时互相帮助的研究生生活。
刚进入实验室不久,兰颢表现出很强的编程能力,很快便掌握了实验室开发的原有平台,并对其进行优化。其他三人因本科期间在计算机编程方面没有太多实战训练,所以经常向兰颢请教,兰颢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和帮助。那段时间,他们在宿舍谈论的话题,很多都是关于编程和平台。兰颢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对导师布置的英文文献理解较慢,其他三人的英文能力相对较好,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帮助兰颢加深对文献的理解。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导师为他们选择了独立的研究方向。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同处一个宿舍的他们经常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相互交流和学习。研二时,他们已分别担任了实验室团队中四个项目组的组长,带着师弟师妹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们不仅在科研道路上相互激励,在生活中更是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在长期相处过程中,他们几乎没有产生过任何矛盾。一旦有人生活上遇到困难,其他人会毫不犹豫给予帮助。研一期间,谭伟因痛风卧病在床,其他三人轮流送他去医院,中午回宿舍给他送餐。
“很幸运,能与这么棒的室友一起努力奋斗,一起哭、一起笑。在奋进前行的道路上,因为有彼此的加油鼓劲,我们并不孤单。研究生三年,因为在这个优秀的“小家庭”里彼此潜移默化,我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携手前行的时光很温暖,我想这正是现阶段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收获。”谭伟动情地说。
优势互补,并肩同行
在导师顾华玺教授的悉心培养下,四人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携手努力,取得了亮眼成绩。
研究生期间,谭伟专注研究三维光电混合片上网络技术。他提出的网络状态感知的通信方法,使得现有基于光电路交换机制的网络的端到端时延降低40%,该成果发表在光网络领域IEEE TOP期刊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他针对未来千核系统芯片设计了一种新的片上光网络架构Venus,该结构结合波长路由技术和三维集成技术,确保了每两个节点的通信距离只有一跳,且任何不同子网中两个节点之间实现了无阻塞通信,进而降低了片上网络的平均端到端通信时延,该成果发表在光通信领域IEEE TOP期刊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上。他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当意识到神经网络(CNN)在硬件上实现存在带宽瓶颈时,立刻展开了面向CNN的网络架构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临近毕业,谭伟获得了百度、腾讯、美团、链家等名企offer,并最终选择在百度开启人生下一个征程。
兰颢凭借着坚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在中电集团研究所合作项目以及2个华为高校创新合作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并以第一作者连续两年在第16届和第17届IEEE国际光通信与网络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与博士师兄合作在通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1篇。兰颢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设计并实现了基于OpenFlow协议的网络资源管理接口,开发了面向光互连的数据中心网络仿真平台,在华为西安研究所协助搭建了迷你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兰颢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理论成果为他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将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齐世雄以第一作者在通信领域两大旗舰会议之一的Globecom17会议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与他人合作发表SCI/EI检索的学术论文5篇。他提出将光互连技术应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存储中心网络,为突破体系结构领域中的存储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他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保持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他的思维中,学习与能力并重。他一直要求自己“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这些成绩绝不是终点,积极进取的他还会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经过三年努力,他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录取为全额奖学金博士,继续他的学术之路。
姜涛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姜涛在论文中提出了面向MapReduce框架的异构化网络互连架构,使得MapReduce框架在该网络架构中性能得以提升,并对多任务并行处理的场景进行模拟,验证了该架构的实际部署中的可靠性;他将光互连与电互连技术进行融合,结合各自优势设计了面向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光电混合互连网络,并将高性能计算中的应用流量应用于仿真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于之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姜涛选择在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已成功应聘中科院计算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将从工程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科研高峰。
导师顾华玺教授说:“他们四人非常优秀,对待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每周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能够彼此扬长补短。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功。”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最美好的时光应该用在最美好的事业上。研究生毕业时,虽然四个小伙伴选择不同的发展轨道,但他们约定,要牢固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立鸿鹄志、练真本领、做奋斗者,共同在伟大新时代勇担使命建功立业。
(文/西电新闻中心·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