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闫家村北部旱腰带,张武军默默地踱步十余里地。2015年8月的这一天,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担任闫家村“第一书记”的张武军,望着闫家村漫天遍野的荒凉、凹凸不平的一垄垄苞谷地,抓不住丝毫脱贫致富的灵感,脑中一片空白。
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将他的双脚深深踏进泥土里,两年半过去,闫家村从县里有名的“困难户”一跃成为了全县的脱贫榜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示范村,其自主发展的金银花产业更成为了全县产业脱贫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初,这位西电密码学博士、后勤处副处长,因其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突出表现,再次被调往蒲城县继续担任挂职副县长。他以西电人特有的本领和担当,继续开创扶贫工作的新天地。
将心凝在一起
2015年6月,张武军接到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前往西电对口扶贫的蒲城县闫家村担任第一书记,完成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四项职责。
同样出身渭北农村的张武军,原本以为语言和饮食习惯的接近,开展工作应该不需要适应期。谁知当他撸起袖子、挽起裤腿深入村户,才知走进人心才是最大的挑战。
张武军身处的是刚刚由原闫家村和贝阳村组成的新闫家村。一时间,扶贫不力、人事纠葛、村村矛盾、发展迷失,这些遗留的和现实的种种问题一齐向张武军扑来,这个原本自信满满的第一书记不仅没能迅速融入村内工作却节节受挫。
面对这位“上面派来的干部”,村民对其工作能力的不信任和工作决心的低估,则更让张武军头疼不已。
镇上的领导私底下对张武军说,“你来的这两年只要把村里稳住就好,只要没有恶性事件,有没有发展再说。”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头儿在张武军深入各家各户了解情况时吸着烟斗,意味深长地摇摇头说,“以后你就知道了。”瞥向一边的眼睛却道出了心中的回避。
“我来是想干一番事业的。”村民的不信任,反倒激发了张武军骨子里的韧劲,“要想带着大家发展经济,首先要从队伍建设开始。”张武军打算从聚拢民心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心齐了,干事的劲儿便足了!”
2015年底,面对村上从来没有搞过春节联欢活动的现状,张武军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自己无偿先出资一万元,给村里办一场联欢会,同时向村中富户“化缘”了一些钱,联欢会的想法开始风风火火地筹备。
仅仅5天的准备时间后,13个村民小组中有8个排练了节目,加上从外边请来的表演班子,2016年春节,这个从未有过集体联欢会的村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唱了跳了热乎了,村民心中的冰也悄悄地在歌舞声中融化了。“明年啥时办呐?额们组还没演呢!”当村民冲着张武军吆喝出这句话时,张武军心中便知闫家村的工作有戏了。
双管齐下,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产业,张武军很快将村民的心凝在了一起。
春节联欢会作为每年的必备活动保留了下来。今年大年初五联欢会上,村民们还给张武军带来了“披红”的惊喜。
“披红是当地人对你非常认可的一种礼仪。”在张武军的印象中,小时候在自己的家乡,有人为村子办了大事,村长就会召集大家在村里过大戏时给他们披红,“许多村民来为我披红,其中许多老太太、妇女我还叫不上名。”
不善言辞的村民,说不出什么长篇大论,从他们口中不停蹦出的多个“谢谢”,已道出了心中质朴的感激之情。
把劲使到一处
“最重要还是得找到一个致富的产业。大家信你了,自然会跟着你走。”
从前的闫家村,村民主要收入为种养植、运输和务工,70%以上的收入来自各自发展不一的种养殖业,收入有限。
“因为是旱腰带,种一亩麦子最多打200多斤。15年天旱,麦子只长了20厘米高,老人觉得不收可惜了,年轻人又觉得这点钱在外打工一两天就挣回来了,就不愿意收。”
喜阳耐旱的金银花几乎全年开花,盛花期亩产干花200斤,每斤60块左右。经济效益是种麦子、苞谷完全不能比的。
张武军深知只有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决定金
银花产业是否值得发展,进村头一年便带着村干部跑遍了全国金银花的主产区,分析种植条件,考察经济效益产出比。
“综合研判后发现,可以做!”随即,张武军确立了“要以发挥支部带头作用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民增收,着力改善民生,最终形成以金银花种植产业为龙头,以金银花采摘结合五陵景区文化旅游为品牌”的大发展路子。
“最初只有300亩金银花,想要申请国家项目根本不可能。我们就从跑县上的项目开展,一点点吸引资金,力争将园区建成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园区。”有规模才能成大事儿,拓展金银花种植规模成了张武军的首要任务。
结合村子地域实际,张武军考察引进了特色中药材金银花种植项目,建成了金银花茶厂,带领全体村干部去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参观学习,又请了杨凌农科院的专家到村里来具体指导产业发展,成立了电子商务销售团队,还邀请西安设计院的朋友给园区绘制了万亩金银花规划方案。
金银花产业的发展,首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收入问题。
只要能下地就能采花。80多岁、儿子在外打工的老太拿着采花季日结的80余块,头一件事便是买了一大块心心念念许久的甑糕 ,笑呵呵地向周围村民炫耀着:“这下花钱可不用看人脸色了!”
成立专业合作社,将产业进行公司化运营,通过“三变”改革,进行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改革,村里流转了近万亩土地进行规模化金银花种植,农民不仅可以收到每年300块的土地租金,还可参与种植收益分红。一批壮劳力、技术人员也被发展势头所吸引,回流加入到故乡发展的队伍中。
3000年历史人文荟萃,相互依托的唐帝陵,双塔映月的南北寺,清代考院、将相纪念馆——张武军也敏锐地嗅到蒲城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原本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将有万亩金银花飘香,一、二、三产同步发展,金银花种植、加工,制成药品、食品、饮品,并结合旅游业,发展农家乐、体验采茶、亲试焙烘、窑洞宾馆等,这将为闫家村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如今,蒲城县政府已经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把发展推广金银花作为县上产业脱贫的三大支柱产业,列入2017年政府工作计划中。
“连江县是蒲城县的友好帮扶城市,往年扶持资金都是用在修路、盖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今年我们深入交流过金银花种植项目后,他们便为此投入500万资金。这笔资金后来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注入。” 张武军脑中的图景,在困难和考验中正一步步接近实现。
敞亮发展蓝天
走上副县长岗位,张武军得以从更高层面上为蒲城发展添上自己的一把力。
“在村上就是做好3000余人的领路人;到了县上,就不能只关注一个点,要为全县80余万人的美好生活考虑。”张武军表示。
作为一个西电人,除了用好西电的资源帮助蒲城县发展金银花产业,张武军还发挥专业优势,将科技扶贫落到实处。
在张武军包联的紫荆街道办黄家村,借助连江在蒲城工作队的力量,陕西省第一家农村党建VR(虚拟现实)党建工作展示馆正在紧锣密鼓的打造中。
“黄家村组建了县上唯一一个党组织领导下的老年协会,是陕西省两个全国老年协会示范点之一。”张武军解释了将VR党建放在黄家村的初衷。“通过邀请村上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企业家等加入老年协会,每当出现村内常见矛盾时,便让他们去调解,效果比两委会干部去好得多。老年协会还组织人员去看望和帮扶孤寡老人。这种新方式给党建注入很大活力,有助于社会风气、村风村气的好转。”
正是考虑到黄家村在党建方面的超前意识,张武军选择了将这一自己看来都有些“太先进”的VR党建试点放在了这里。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还原历史上的红色场景——在党建的基地,党员可以回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蒲城,亲历蒲城历史过往;还可以走进延安,或亲身参与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与革命先烈共同见证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历史时刻。
“想象一下,如果能在宝塔山下、在烈士纪念馆内宣读入党誓词,该是多么令人振奋!”张武军对VR党建充满信心。从前基层在党性教育方面都比较松,如今通过增强代入感的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党性得到提升,党心得到升华。抓基层队伍建设就是要抓好党建,党建抓好了,矛盾就化解了、脱贫攻坚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张武军还与几名校友共同开发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将原先扶贫干部夜以继日、头疼不已、主要依靠手工采集的“精准填表”简化到一个系统中,避免了信息错漏的同时,让“一键脱贫分析”变成了可能。
“将贫困户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信息输入手机APP终端,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多个标准来预测他今年是否可以脱贫。”张武军介绍说,“记录、拍照、写留言,所有这一切都可即时上传后台,我们在县政府就能马上看到。”
2018年,系统如在全县推广后,将有超过五百名干部安装使用该系统,蒲城县扶贫工作的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除扶贫这一“主业”上妙思频出外,张武军将“副业”同样做得有声有色。
利用原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资源,张武军在省上给蒲城县实验学校成功争取了300万的教育信息化补助,极大地改善了该校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还在做便民服务中心系统的技术工作,要把所有为民办事服务的窗口都集中在一栋大楼里。”建成后,涉及给老百姓服务的40多个部门、400多个事项都可以在这里的80多个窗口一次办完,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从空有一腔热血,到现在驾轻就熟,很感激学校能给我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非常感谢两年半来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蒲城县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回想起两年多的经历,张武军感慨万千,“还要挂职一年,一方面想把学校的帮扶措施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希望自己代表学校可以为县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扶贫干部的岗位上,做合格的‘三有’西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