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郝跃: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每个人的生涯始终都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圆‘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郝跃

“既然选择了做科研,就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脚踏实地,择善而固执。”以自身经历诠释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责任与担当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教授,时常这样对学生们说。

一捆没人要的“数理化”

1974年,痴迷无线电的郝跃高中毕业后,因年龄小无法被招工,就在学校义务当起了电工。修理发电机、电动机、汽车电子器件等,这些事都难不倒这个16岁的聪颖少年。两年后,本想等年龄到了就可以被招工的郝跃,却作为知识青年中的一员下乡到了云南昆明半山区的农村。

一天,大队干部突然宣布队里的阅览室不办了,大家可以搬走喜欢的书。当郝跃走进那间阅览室,发现所有的小说、文艺类书刊全被拿空了,只有数理化书籍还在书架上。没想更多,几何、代数、物理、化学……郝跃各抽了一本捆好拿了回去。

1976年,郝跃按照知青招工政策来到西双版纳的地质队,当了一名勘探工人。没多久,电工基础扎实的他又被调到地质大队当电工。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本想一心一意当电工的郝跃,突然记起了那捆“数理化”。这套书成了那时高价也买不来的“香饽饽”。

一道知识报国梦的“星河”

“当时我们地质系统有100多人考大学,考上的只有两个,我是其中之一。”郝跃回忆道,“陕西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当时西电又是所军校,专业还是我喜爱的无线电。”就这样,原本可以上清华的郝跃,踏入了向往已久的西电校园。

在西电争分夺秒的学习情形,成为了郝跃终生难忘的记忆。“那时西电经常停电,一停电,大家就不约而同点起蜡烛继续学习。远远望去,西电老大楼、西大楼、东大楼里烛火通明,汇聚成一道道载着知识报国梦的‘星河’。”郝跃回忆道。

“大家毕业后,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或深山峻岭,只要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爱国奉献的情怀,灌注在了那代人的灵魂里!”谈到77级学生朴素的共同理想,郝跃语气坚定,“根本不会想太多,就是要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一次“科研之洋”的探底

1982年,郝跃一头扎进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与人才培养中。随着一道道难题破解,探底“科研之洋”的数据被不断刷新。

400亿元,这是移动、联通、电信等无线通信商大约1年的电费支出。而在全球,无线通信网络耗电更是占到总发电量的10%。如此庞大的耗电量,主要花费在无线通信高塔基站的耗能大户——微波功率器件上。

从1998年起,郝跃和他带领的团队开始了针对新型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攻关,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材料和器件,又称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郝跃和他的团队相继提出一系列创新的高质量材料生成方法、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结构的设想。经过近20年的努力,郝跃团队将微波功率器件的效率提高到了当前国际最高纪录的73%,这几乎达到了半导体微波功率器件电能转换的极限。他主持的研究成果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和核心设备、先进的氮化物微波毫米波高功率和高效率电子器件,以及紫外和深紫外氮化镓光电器件(LED)领域,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成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10年郝跃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201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今,以郝跃为学术带头人的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外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基地。

(文/《陕西日报》·吴 华  吕 扬)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