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筑梦军工|郭建新:用“芯”圆梦 以“芯”报国

人物简介:郭建新,山西朔州人,中共党员。2017年从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马晓华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电子与器件。西电求学时光里,他时刻不忘党员初心,在学业上勤勤恳恳,钻研奋斗;在生活上奉献班级,服务同学。研究生期间,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两次一等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2019年秋季,早已属意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十三所”)的他终于通过校园招聘成功签约中电十三所,立志科研报国,誓用七年所学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


从“心”出发,不改担当本色

一直本着为同学做一点事的初心,郭建新大一来到西电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即使在最忙的考试季、毕业季,作为副班长的他依然在兼顾学业的同时,把班级事务做得有声有色。当问及是什么促使他坚持不辞辛劳为同学服务时,他幽默的说:“班干部这个‘坑’,是我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开始,就不管多忙多累都要继续去做,还要做好。服务同学不但使我开心,更让我成长,所以,研究生期间我心甘情愿再次入‘坑’了。” 郭建新突出的表现也获得了同学们和党组织的一致认可,于2015年被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郭建新上研的选择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听到了马晓华教授的讲座,让他了解了先进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相关研究成果,随着他对行业认识逐步加深,他清楚的认识到硬件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坚定信念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期望能在微电子领域深耕细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为我国硬件自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芯”出发,领略科研魅力

郭建新所在的宽带隙半导体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不仅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扎实的科研基础,更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信仰坚定,斗志昂扬。当项目遇到难题时,整个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在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内讨论交流问题、实验仿真、研究到凌晨12才离开实验室。实验室的科研氛围感染了郭建新,也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郭建新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是我们都乐在其中,因为我们都在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 正是有了团队成员对梦想的追求,对理想的坚守,郭建新所在的团队攻克了很多微波功率器件方面的国际难题。

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郭建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研究哲学。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除了依靠专业知识识别问题,更善于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某次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一层金属上有斑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也找不出原因。在一次次实验中,终于找出了解决方案,通过一层一层分开检测,最终确定了问题所在,郭建新若有所悟:“有些问题如果理论解释不了的时候,应该转变思路,或许实践能给出答案。”


从“新”出发,续写西电精神

开学季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又到了毕业招聘季,看着同学们纷纷拿着简历奔走在各个校园招聘活动现场时,郭建新意识到了毕业将很快来临,但他不迷茫,不伤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科研能力备受单位青睐。短短一个月,他斩获了多家公司和研究所的offer,最终选择在半导体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中电十三所签约。当他落笔在就业协议书上签上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他人生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已是西电的“老人”的郭建新即将成为中电十三所的“新人”。离开西电这片土地,离不开西电人的精神,他忘不了导师的谆谆教导:“科研工作者就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同时还有为集体和国家利益考虑,时刻做好准备奉献自我。”毕业季悄然而至,他将带着西电七年所学和厚植在他骨血里的西电精神到中电十三所继续发光发热。


(文/西电新闻中心·詹奉珍 王 静)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