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永不消逝的电波——记我校校友 革命烈士李白

警笛呼啸,大群特务包围了一座小楼,随着滴滴达达的发报声,出现了一圈圈无线电波。坚毅的脸部,快速的手部近景画面……李侠在从容地发着电报,只见他发完报文,将密码迅速塞进嘴里,并向延安发出了:同志们,永别了……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震撼人心的镜头。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成的故事片感动了好几代人。影片所塑造的那位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的原形就是我校校友李白。

李白,1910年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一个贫苦农家。他从小失学,9岁到染坊当学徒。

1925年,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在北伐战争推动下,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李白参加了儿童团、农民协会,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毛泽东率红一团到达浏阳,李白参军并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中央红军在龙岗附近全歼敌18师,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缴获了一部电台。从此,我们党有了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

1931年春,红军建立了党的第一所教育机构——无线电训练班(我校前身),李白被挑去参加第二期的学习。在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连汉字都认不了多少,而现在不仅要学汉字还要学英文,掌握电讯技术对他来说真是难而又难。生性倔强的李白笨鸟先飞,他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活。只要有空,他就开始背英语单词、背密码,上课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模仿收发报动作,课后反复练习,成了同学中有名的“不知疲倦的人”。他的老师是党中央从上海派来的一位精通专业的电讯人员。李白初来乍到时,老师认为他学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老师惊讶地发现,这位他原本认为最笨的学生,在一些技术上已赶上了自己。

李白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后,到五军团13军任无线电队政委,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他负责的电台始终保持通讯的畅通,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4年10月,他随中央红军长征,他所在电台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经历了三过草地和长居高寒地带的艰辛。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对战友们说:“电台是全军几千人的耳目,是与总部联络的主要通信工具,要视电台重于生命”。

1937年秋,李白奉命来到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他与一位纺纱女工假扮夫妻(后结为夫妻),以贩卖湘绣做掩护,开展地下电台工作,担负着上海地下党同中央的联络。电台设在阁楼上,夏天如同火炉,冬天严寒刺骨。他白天跑生意,晚上通宵收发电报。电台功率很小,天线又不能外露,但李白仍能想尽办法,把电报发到千里之外的延安。他过人的勇气和巧妙的技术令后来的苏联电讯情报专家都惊叹不已。

他常常告诫妻子,党中央从延安发给上海的指示,就是靠我们这个电台收发的,它是党的眼睛,党的耳朵。万一出了事,一定要严守党的机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1942年9月,李白和妻子一同被捕。上海地下党不惜一切力量进行营救,而敌特也认为那部简陋的电台根本不具备同延安通报的能力。李白被认定是私人电台而获保释。同时,国民党特务也看中了李白的电讯技术,经党组织同意,李白将计就计,到浙江淳安县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报务员,并利用国民党的电台继续向共产党组织发报。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白又回到上海从事地下电台工作。1948年12月29日,李白得到了国民党绝密的江防计划,他深知这份情报对解放上海的重大意义。他也知道自己的电台已经暴露,处境非常危险。但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视死如归,毅然向党中央发报,又一次被捕,1949年5月7日遭特务秘密杀害。20天后上海解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李白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中国的通信史,激励着千千万万献身通信事业的后来人。

人们忘不了他!在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里矗立着李白的塑像,石碑上刻着邓颖超的一段话:“象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已的生命。这些同志值得我们怀念。”

(王跃华 刘嘉相)

上一条: 李 涛 上将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