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而大量难以分辨真伪的信息充斥网络,让大学生很容易陷入迷茫,由此带来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认同的情况,赵常兴一改强行将知识灌进脑袋的方式,而将辩论作为常态引入课堂。“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成为自己时间和话语权的主人。真理越辩越明,在辩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也就越来越全面。”
而针对学生大多数时间脱离社会只坐在课堂之中,对中国发展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深入的理性认识的问题,赵常兴与同事们鼓励学生以“身边的中国梦”为主题,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利用暑假、节假日等时间真正深入社会做实践、做调查。5000余名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收集了3000余份调研报告。“学生自己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产生的想法源自他们的心底,就会自觉去学、用,就能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做综合的考虑。如此一来,思政课的授课效果就比传统方式好很多。”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天的魅力在于其硕果累累、成熟丰收之美。对于赵常兴来说,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和成长就是他收获的果实。
“当我在群讨论中看到赵老师深刻阐释高尚的价值观对于个体未来发展的作用时,我突然意识到以前的自己似乎以偏概全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我身边就有着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在为思政课能更受同学们的重视而奋斗。”这是微电子学院周炎同学的真实感受,也是赵常兴对思政课教育百分百用心取得成效的小小体现。
身处工科学院的环绕之下,赵常兴曾十分担心本院的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不能持积极的态度。“但没想到我们的担心都有些多余。他们对这个学校、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有信心,老师呈现出来的奋进的状态也感染着他们,给他们增添了无限希望。”赵常兴和他的同事正积极从教学的方方面面推动立体化的改革,而学生受老师的感染,亦爱学、乐学、善学,课堂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学生常常带给我惊喜,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见解让我也很受启发。”赵常兴对自己的学生赞不绝口。“昨晚我就和学生以‘心术’为主题做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一不留神,就足足聊了三个小时。他们看问题的视角、视野都很开阔,在遇到问题时也不会人云亦云,而是以思辨的方法去全面分析。这让我觉得我们的努力真的卓有成效。”
“有理工科背景,加上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和不断学习,这将成为他们的特色和优势。”赵常兴所做的,正是寻找能使学生受益的“文理”结合点,让学生从“新和异”中取胜,展现出西电的独特优势和精神。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的压力很大,但动力更大。现在只恨自己不能多出一双手来,将心中想做的事快快做完!”对赵常兴来说,寒冷的冬天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
赵常兴坦言,初入人文学院,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并非他的初衷。“上着上着竟然慢慢把自己上进去了”,赵常兴感慨到。担任思政课教师的初期,赵常兴担心思政教育较大的工作量会影响自身专业方向的继续发展,毕竟过去十年的积累不忍割弃。然而在年复一年的思政教学过程中,赵常兴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偏见到深入学习,再到思想认同,最后发展到今天的热爱。
多年的思政教学经历,给赵常兴带来的是分析问题的新视角、新思维。这些新视角、新思维客观上促进了他科研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先后获得省部级课题4项,均与自己从思政教学中的获益有关。我想这缘于我对思政理论课认识的提升,通过自身体验与感悟,实现了思政教学与专业研究的良性发展。当前,深化综合改革仍然是我要不断思索和尝试的事情。我们思政教学团队的《教学专题设计》《教学疑点难点》《教改论文集》《优秀实践报告》等整理完毕,目前已与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就会与广大师生见面了。”
围绕着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赵常兴也积极推动教改项目、教材立项、精品公开课建设、微课录制、慕课制作等活动。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科学化。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里不同的“人”,不仅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西电学生,是紧跟时代、推进变革、常改常新的赵常兴,更是焕发新貌的“人文学院”和日渐成熟的西电“人文精神”。
(文/西电新闻网·付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