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青春脚步 > 正文
青春脚步
空间院张子恒:在科研训练中成长

“入学伊始,我也有着很多梦想,也考虑过很多种度过最美好大学时光的方式,但没料想过程最终会是如此难忘。”

“西电不仅为我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实践机会,让我在课外科研训练中收获满满。”

“学霸的称号并不适合我,我只是把握机会,坚持目标,积极参与课外科研训练的一名普通西电人。”

张子恒,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曾担任学院科协主席,多次参加“星火杯”“TI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三期间参与学院皮卫星的研发工作,并担任学生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皮卫星的综合电子系统软件研发,先后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二十六届“星火杯”特等奖、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英才”称号等,目前已保送上海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

积淀:转入空间学院,尝试课外科研竞赛

张子恒原是理学院2012级的新生,后于学校2013年成立空间科学与技术等四个新学院之际,转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新成立的空间院定位是研究型学院,是一个崭新的地方,而且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比较高端,让人产生了极大兴趣。空间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子信息、材料、控制、计算机、空间物理等等,感觉这是一个新的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张子恒所在的空间科学实验班,是空间院这一届本科生唯一的班级。“加入空间院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见证一个学院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能参与很多,收获也更多。学院非常重视我们本科生的培养,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提供着各种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让我们有条件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活动,得以逐步提升我们的科研实践能力。”

对此,空间院执行院长李小平教授说:“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敢于挑战,迎难而上,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推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张子恒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

大二期间,张子恒先后参与过“TI杯”电子设计竞赛、学校“星火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其“TI杯”研究方向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嵌入式软件设计,“星火杯”研究方向为卫星气象云图接收站。“竞赛训练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期间我们一般都住在实验室,每天不断在解决各种题目。科研实践活动中的经验积累真的很重要,能帮助我们把知识真正内化为我们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直觉。”

“我们参加科研竞赛的指导老师谢楷,尽职尽责尽心,指导竞赛经验十分丰富,从他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之后在皮卫星项目的具体技术方案上,他也继续为我们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此外,在科研竞赛中,我们队友之间的默契感和配合度也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而组建了后来的皮卫星团队。”

结缘:参与皮卫星项目,科研训练升级

“面对极为难得、十分宝贵的小卫星搭载发射机会,学院决定由我们本科生组建团队,承担皮卫星研制的主力工作,这是对我们的极大肯定与信任,也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锻炼机会”,之所以能够与皮卫星项目结缘,张子恒总结道:“之前科研竞赛的经验积累、指导老师对我们实力的了解、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再加上我们愿意抽出课外时间参与其中,结果,皮卫星项目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

“不同于以往我们参加的科技竞赛,皮卫星项目要求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严格依照流程,严格测试系统,严格论证方案。由于发射日期是根据大气窗口而定,因此研发任务的时间节点均要按照航天标准严格执行。从2014年12月组建团队,到2015年5月交付第一版样机、7月交付正式样机,我们几乎天天处于紧张的研发工作中。”

“寒假时同学们都回家了,我们依然在实验室中忙碌着。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甚至也曾出现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西电的第一颗小卫星将诞生在我们手中,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信心也再度坚定。”

关于皮卫星研制过程中难忘的场景,张子恒颇有感触:“面临着研发瓶颈,再加上时间节点比较紧,大家难免会有些精神压力。何小川老师教导我们要有张有弛,有次带我们出去吃饭散心。记得当天应该是情人节,大雪纷飞的夜晚,我们的神色黯然、不修边幅与外人的光鲜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杂货铺,机缘巧合,激发了大家两个灵感:一个是电子点烟器的电热丝,让我们联系到了卫星天线展开的熔断机制;另一个是小学生文具盒中削笔器的弹簧开关,让我们联系到了卫星太阳能板展开机构。于是,大家连夜便进行了拆装琢磨,最终难题也得到了及时解决。”

项目团队中大家各有明确分工,张子恒作为组长,对大家的努力和付出都看在眼里,“负责皮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硬件研发的叶向阳性格开朗,做事踏实认真,面对困难时也不会很消极,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团队带来活力和信心;负责通信系统驱动程序编写的蔡信岳知识经验比较丰富,设计的东西在性能方面很有保证;物光院吴天琦和电院何翼景两位同学尽责认真,负责射频部分的相关研发工作,弥补了我们在这方面知识欠缺的短板”。

成员们都很珍重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叶向阳谈到“子恒是非常刻苦的,能够充分发挥作为组长的责任担当,经常有新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对自己的发展也很有主见。他的兴趣爱好原本较为广泛,包括户外运动、唱歌、电子琴等,但由于科研项目多、时间有限,无奈之下难免有着一些取舍。子恒有时候也会把问题想得有些复杂化,可能也是出于想要达到完美的考虑吧。”

前行:兴趣导向,保持踏实严谨

张子恒目前已保送上海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确定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这个选择,可以追溯到我高中阶段即诞生的兴趣。并且,人工智能走进生活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正在进行,这从AlphaGo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选择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节点,我决定对新的学科和领域进行涉足和尝试”。

毕业进入倒计时,即将离开西电大家庭,张子恒的不舍和感激溢于言表:“西电不仅为我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创造了很多珍贵的实践机会,让我收获满满。转入空间学院,得到学院对我们本科生培养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参与科研竞赛,得到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参与科研项目,得到团队各位成员默契协作和配合,这些都是令我难忘的西电记忆”。

“在往后的学术科研道路上,我会继续传承西电踏实严谨的学术之风,把握机会,坚持目标,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我会继续遵循西电诸位老师的言传身教,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保持思路清晰;遇事张弛有度,避免让自己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坚定信心,像谢楷老师所教导的‘一切技术上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通过努力最终都可以解决’。”


(文/西电新闻中心·贾 凯)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