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武向平院士:知识也有原始积累的过程

武向平院士,1982年、1985年先后获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物理专业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4月受聘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武向平院士长期从事宇宙学研究,研究课题包括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团物理及其宇宙学应用、宇宙大尺度结构、暗物质等,领导了在新疆天山进行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项目,该项目为国际上较早开启宇宙再电离探测的重大设备。在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宇宙各尺度暗物质分布和演化以及星系团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宇宙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国际刊物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一部评述性论著。

武向平院士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等,并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中青年专项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所领导的研究项目“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分布”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入选“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年轻人”,被科技部评为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头戴军帽,身着迷彩,站在茫茫天山脚下的武向平英姿飒爽,然而他并不是军人,而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身后是他坚守十余载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基地。

跟天文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武向平有着一份浓浓的军人情结,他收藏了不少军用物品,比如军用水壶、饭盒、背包和睡袋,这都成了他不可或缺的日常“装备”。“研究项目经常要出差,有了这些东西,我随时都可以走。”武向平告诉记者。

宇宙中第一代发光天体(如恒星、黑洞)是何时诞生的?我们能否真的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第一批恒星的光芒?我们能否看到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整个过程?……

探寻宇宙黑暗时代的奥秘是天文学甚至自然科学里极其吸引人,同时又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更是武向平等众多天文学家迫切希望解答的问题。

面对这个世界难题,武向平与同事提出了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极其微弱的中性氢辐射信号,以获得宇宙大爆炸后黑暗时代结束时的宇宙信息。这种探测宇宙最早发光天文信息的新方法,对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8月,在新疆南北天山之间的乌拉斯台基地,从一顶简易帐篷开始,武向平把设想逐步付诸实践,着手搭建起了基地的一砖一瓦———“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的大型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21CMA)项目启动了。

武向平和同事们致力于借助中性氢的21厘米辐射来探测早期宇宙,搜寻茫茫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光芒并确定它们的诞生时刻,揭示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

经历了一番艰苦创业,在天山深处,南北4公里、东西3公里的两条基线组成了21CMA基地阵列,其中共有81组、总计10287个天线。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在21CMA基地建成之际,全世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和《自然》都进行了报道。“该项科学试验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质,因而承担巨大的风险。”

武向平深知在这项研究的道路上注定困难重重。他说:“当初申请这个项目时,我就对评委们坦承过,成功的概率是51%,失败的概率是49%。所以我早就作好了长期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去天山,笑对艰苦环境

在着手实现21CMA项目之前,武向平主要从事理论天体物理研究,而“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必须借助天文观测而不是纯理论的推测。

“我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探险,一看到野外探险节目就心潮澎湃,这个项目让我实现了探险的梦想。”武向平笑着说,然而,这探索之路困难重重,在追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道路上,武向平一向都甘之如饴。

21CMA的选址历时一年,最终选择了新疆天山海拔2650米高原上的乌拉斯台地区。武向平解释道,21CMA需要建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地方,主要是为了避免城市电波污染以及各种潜在的干扰,比如调频广播和电视台,所以选择在电波环境相对干净、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进行无线电环境和地形测量。

观测站四周海拔3000余米的群山作为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来自其他地区的电磁辐射,可这也意味着研究基地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在这举目荒芜的高寒地带,武向平和他的研究团队一待就是10年。项目运行时,武向平每个月都有一周的时间要在实验基地度过。

“经常有学生问我去野外是不是很浪漫,我只能告诉他们别的地方可能是,但在21CMA基地,真的非常辛苦。”每次到达乌鲁木齐后,武向平和同事们都要历经4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研究基地,中间还要途经一号冰川以及山石陡峭的被称为“老虎口”的风口,翻越海拔4280米的冰达坂。

尽管野外生存环境艰苦,武向平和同事们并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苦中求乐。在武向平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有许多工作人员在21CMA基地的照片,每个人的脸上都笑靥如花。


作研究,要耐得住寂寞

然而,21CMA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21CMA是世界上最先建成的设备,但目前的研究进展和队伍建设已经逐渐落后。”武向平说。由于后期的运行经费跟不上,现在21CMA基本处于非饱和运转状态,项目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运行资金和研究人员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已经先后开展了类似“宇宙第一缕曙光”的探测,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远远大于21CMA。

科研,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研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才行。”在采访过程中,武向平反复强调这一科研信条。武向平坚持自己编写处理程序,针对“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项目10年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知识的原始积累过程,这种积累也许需要一两代人才能完成,而最终突破性科研成果的获得都是这种积累的最终体现。”武向平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敢想,敢做,敢说话”。

虽然21CMA项目几度遭遇了现实的无奈,但武向平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宇宙第一缕曙光”一定会被看到,也许是在祖国西部的天山,也许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科学探索虽有竞争,但绝无国界。

“平方公里阵列”(SKA)是人类将要建造的最宏伟的射电天文设备,中国是SKA主要成员国之一,而21CMA项目是中国唯一一个在该研究领域积累了10年经验的探路者。武向平坚信不久后21CMA项目就会在国际射电天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他一直都会朝着探索第一缕曙光的目标执着前进。


(文/《中国科学报》·刘艳伟 张 青 沈春蕾)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访问量:

版权所有: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0501646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