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目标促使孙老师执著地追求教学研究和不断超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兴趣和责任为孙老师的一路坚持赋予了力量。耕耘历久,收获必丰。孙老师先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出版社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0部。1995年,她主编的教材《实用电子电路手册———模拟电路分册》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2001年,她参与的《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和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她负责创建的基地通过教育部验收被评为“优秀”,她参与主讲和建设的《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两门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她主持的《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基地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用人格魅力感召大家
“发掘教学工作中的美和快乐!”这是孙肖子的座右铭。
当问及教学工作中的美如何体现时,孙老师说科学本身是有规律的,所以她在教学中要用科学发现的奇妙来感染学生,用科学发展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她说,科学规律本身就很美,课堂上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发现规律、对所学科目的内容产生兴趣,最终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这个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讲课当中,自己的灵感出现、学生的创新问题都会使人兴奋、快乐。孙老师说,如果一节课讲得自己满意、学生有收获是特别让人高兴的,相反,没能讲到理想的地步、该发挥好却没有讲好就很难受。
细想一下,这种美和快乐源于发现,其本质却是给予和付出。像孙老师这样把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甚至以工作本身为乐趣,她所享受的美与快乐简单又纯粹,她的生活和做人也是如此。孙老师说,她很少关心人际关系,从不怨天尤人,性格决定了她只要看到不好的就会说,无论面对什么人,只要出于工作目的,她就不考虑太多。
她的学生和同事说,孙老师是十分严厉的,要求很严格,基地的年轻人中很少没有被她批评过的,但是没有人真正有怨言。因为孙老师批评人的时候虽然很厉害很不留情面,可是她前边批评你,后边就会跟你一块去做你没做好的事情。因此,对于她的严厉和严格,大家都很服气,因为 孙 老师对自己要求更严,她是用对自己的严格带动大家。这种以身作则的态度,让基地的每一个年轻人深受影响。
孙老师和兄弟院校的同行关系很好,因为她态度谦逊,非常尊重别人。她与外校老师合作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很尊重对方,对于那些没有做好的地方,她也总是主动去改,她总是提出建议或征得意见后负责修改,甚至重写,可从来不说什么。
孙老师的穿着很简单,她的日常生活有条理,效率高。她不像很多这个年龄的人那样多顾虑、甚至婆婆妈妈,相反,她做事总是事先计划好,然后雷厉风行地做。她的两个孩子从小到大也是她管得多,用孙老师的话说,孩子们一进门看不见她时,第一句话总是问妈妈去哪了?
孙老师的成功自然不必言说太多,可是她也还有遗憾。比如说,虽然在常人眼里她的孩子很有出息,但她经常抱憾说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因为孩子们说她太多说教。她虽然在科研上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但遗憾自己没有在科研的某个方向上做得很突出,对此,她不认为是太多的教学投入使她无暇分心,也不归因于自己从事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而认为是个人的主观原因。
如今,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接任基地主任的石光明已是博士生导师。他说,孙老师给他们留下的是一套做事的方法和思路,基地的模式不仅反映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在如 何调动 老师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多开新课、吸引更多人投入到科研和教学研究中去,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基地虽然不是行政机构,但是它的机制独特,是一个跨院系、面向全校、开放式的教学大平台,在本校乃至在西北地区、在全国都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长期的关爱和帮助,使得基地的年轻人对孙老师有一种师长般,甚至是母亲般的情感。孙老师用她的人格魅力感召着大家,基地能像今天这样有凝聚力、运转得这么好,和孙老师的努力是离不开的。
而孙老师从来不这样认为,她说她没有做什么,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所有成绩离不开母校50年的培养,离不开领导和老师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那些为她提供工作平台和指引她工作的领导,以及共同创业的同事们。她说,她向年轻人、校内外的同行们学到了很多。她想的还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她说自己没有把所有的学生都教好,她给学生的太少……
在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后,学校给她五万元奖金,但是她却一直没去领,说还没想好怎么用才更有意义。她所在的的学院也提出继续聘她为学科带头人,便于工作,但是她却坚持说不要,退休就是退休了。
一个不知老之将至的长者,一个视工作与奉献为生命意义的人,一个对荣誉名利避之不及的人,一个话语和生活都简单到极致的人!然而美与快乐并没有远离她,我们只能将如此纯粹的美和快乐视为超越绚烂的平淡美,就像所有艺术领域的大家都选择白描为最常用的刻画手法一样,因为他们共同发现人生和艺术的极致相同,那就是最接近本质!
(文/西电科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