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夺目的舞台灯光,观众席中无数仰望的面颊——站在“我的青春梦想宣言”的分享会上,将“智慧蓝”作为梦想底色的青年代表张稀铁侃侃而谈。舞台上的蓝衣少年收放自如、自信满满,让人很难想象在七岁时他曾有一年口吃的经历。
《荀子·天论》中说:“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这正是张稀铁的微信签名。张稀铁是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米兰(中国)微电子学院2015级的学生。如今,在申请季拿到国外8所大学offer的他,也验证了接下来这句在《天论》中的话:“是以日进也”——在本科四年里,他身体力行,对“在己”做出了生动诠释。“坚持一件事并为之付出的时候,生活就会给我们一些小惊喜。”张稀铁在分享会上这样说,而这也正是“以日进”积少成多的结果。
一千天,用目标汇聚梦想
“尽早找到自己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对于张稀铁来说,这是“智慧”的一种形式。大一上学期身处英语初级班的张稀铁,萌生了出国读书的想法。“我并不认为我的实力只能进初级班,所以我的小目标之一是学好英语,向周围的人证明这件事。”
2015年,18岁的张稀铁在明确了自己的小目标后,加入了轰轰烈烈的英语打卡大军,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四年的寒来暑往,无论是窗外鞭炮声声的大年初一,还是功课紧张的考试周,几十个单词、两则英语新闻以及几个听力题,是他日复一日坚持着的英语训练内容。“不会有坚持不下来的情况”,张稀铁摇头,“这就是我应该做的,和吃饭一样”。截至采访当日,22岁的张稀铁已经打卡了1270天。在本科阶段,他通过了CATTI英语三级笔译的专业资格证,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做翻译——相比于四年前,张稀铁在某种程度上反超了曾经在起跑线前的同学们。恰如曾在七岁时口吃的他,在初中时摇身一变成为学校广播站的一员,在大学时站在西电的大小平台上演讲分享。
在早已不相信魔法的年纪,张稀铁所取得的成果却让人相信,世界上也许有可以替代魔法的存在,产生所谓的奇迹——将平庸变为卓越,化腐朽为神奇——而努力正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毅力和坚持让魔法永存人心。张稀铁的“起跑线”也许并不出众,但是他永保着一颗平常心,怀揣希望努力,静待美好出现。这个等一树花开的蓝衣少年,也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烂漫春光。
今年9月,张稀铁将在大洋彼岸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在梦想实现的地方播种下一个梦想。“你不能因为最终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泯然众人’就放弃梦想,放弃希望。很多人都想去追梦,但他们胆怯、犹豫、恐惧,在达到目标之前,先说自己不在乎,先给自己找好退路。其实你所需要的只有迈出第一步,去尝试,去犯错,去反思,去调整,然后才能进步”张稀铁目光炯炯,“哪有那么多百分之百确定的事情,追逐梦想的过程难免跌宕起伏,而那起起落落的总和才能诠释生命的波澜壮阔。我渴望风浪,也只有在追逐梦想的坎坷中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一语中的,掷地有声。苏轼曾写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就是对张稀铁最好的诠释吧。
五六年,从容携笔慷慨行路
张稀铁有写随笔的习惯。闲杂的思考和生活的见闻,被他三言两语记录下来。而这个习惯已持续了六年左右的时光。“高中的时候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写随笔的。”张稀铁微笑着回忆道,“对于生活,你总想要找一种载体,去把它记录下来。有的人可能使用照片,有的人可能会拍一些vlog,像我的话,会选择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
对于随笔记录的生活,张稀铁十分从容:“回看往日的随笔,我总能发现一些幼稚的地方,但今日的成长不正是如此体现的吗?对于之前的思想,总会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改变,我想,之后再看现在也是一样的。”生活于他,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接纳不完美自己、不成熟的思想,张稀铁“以日进”的成长还将继续。
六年来张稀铁笔下的随想,不仅仅承载着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也同样记录了他在志愿活动中的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经历。在张稀铁的个人陈述中这样写道:“回想我七岁时口吃的经历,记忆里的是老师耐心地引导、父母的陪伴和练习,同学们也没有因此而取笑我。所以克服了这个困难后,我开始更加关心我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西电的四年时光中,张稀铁参与了为时一年的仁爱公益园活动,为西安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周末陪伴和教育支持。除此之外,张稀铁还作为陕西行知公益同盟与西电青年总队合作项目的负责人,统筹暑期支教活动。“我是从头负责这个事情,从一开始的招募志愿者并对其培训,到去支教点考察情况,招生宣传,撰写攻略,再到作为队长带领三十名志愿者开展支教活动,策划文艺汇演。虽然过程琐碎,需要牺牲自己的很多时间,但我乐在其中”。
如果说,“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是智慧的一种形式,那么张稀铁对生活的态度则不失为另一种:在人生的道路上,从容地携笔行路。用双眼去洞察,用双手去描绘,用双脚去践行,用内心去感受。五六年的时光,回首向来萧瑟处,风雨阴晴自在心中。
看前路,陌上花开待君采
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素养?对于这个问题,张稀铁并没有迟疑:“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首先,我觉得是道德品质”,他继续说道,“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比如和别人合作尽量不让别人吃亏,不然以后谁和你合作呢?再比如,约定好采访的时间,就要提前到,就从这些小事做起。”道德品质对张稀铁来说,不是大而无当的话,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其次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光里,张稀铁喜欢看书,他最近在读的是梁晓声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以及《中国各阶级分析》。“作为大四学生,我即将步入社会,这些书可以帮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从而确定一个更为实际的目标,不会好高骛远,也不会妄自菲薄。《礼记》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的我当然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那么就从修身做起。”
“最后是基本素养。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知识、历史、人文社科、经济和人际交往——这是我认为比较重要也在为之努力的几个方面,我们能因此成为更好、更全面的人。”张稀铁特别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目标可能不同,但是身体健康应该被排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健康奋斗五十年’。”
对于当代青年品质和素养的回答,也是张稀铁对西电学弟学妹的殷切寄语。“‘厚德、求真、励学、笃行’,希望大家能在母校校训的指导下,早日找到自己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为自己的理想画上一笔名为青春的智慧蓝”,这是张稀铁在分享会上最后的话。
如果用三个词形容自己,张稀铁的答案是:认真、自信、乐观。这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青年,这个求真务实的青年,这个希望自己能够平定万难、一往无前的青年,这个希望用平和心态面对人生的青年,总能让人想起鲁迅关于青年的一句话:“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张稀铁就是这样的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西电的四年,张稀铁就是如此——认真的年轻,想要的明天,总会如约而至。
(文/西电新闻中心·李嘉昕 南 泽)